2010年6月18日上午,《广东省第五届水彩粉画展》在广东省艺术博物院开幕。下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广东省水彩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广东省第五届水彩粉画展学术研讨会”在省艺术博物院贵宾厅举行。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秘书长陈坚同志专程从外地赶来支持广东水彩画界的学术活动,来自全省美术界、文艺批评界的代表近60人出席了研讨会,大家就广东当代水彩艺术的发展空间及创作成果等进行了热烈座谈。
主持人罗宗海(广东省美协学委会委员、广东水彩画艺委会主任):我们这次展览展出了200多件作品,其中入选作品是180多件。作品的评选委员会由省美协主要领导、水彩画艺委会的委员还有水彩画界的专家组成,评奖的时候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了9件优秀奖、5件学术奖。这次评选、评奖,尽可能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展览的作品可以说基本上反映了我们广东水彩画的现状。
这里要着重介绍两个人:黄铁山,中国水彩画艺委会的主任;还有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陈坚同志,是中国水彩画艺委会的秘书长。陈坚同志赶不及参加开幕式,但是下午的研讨会他赶到了,非常感谢他们,这是对广东非常实际的支持。在座的都是自己人,请大家尽管敞开心扉讲实话、讲真话,实事求是。
李正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我有很强的水彩画情结,因为从小就画水彩画。我小学毕业就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当时叫中南美专,是七年制。当时有个规定:色彩基础一定要学水彩。我现在想谈谈我对展览的几个看法,我的真实的想法。
我赞成罗宗海先生讲的那句话:广东是水彩画大省,但不是水彩画强省。起码从这一届展览看是这样的。以前我认为广东省是水彩画的强省,因为我们有李铁夫、王肇民等在全国非常有影响的画家。但是这次,我觉得这次的展览缺乏很有力量的作品,很多人没有拿出能代表他们水平的作品来。像我非常看好的龙虎,这次他交上来的那副画就大大不是他的水平。水彩画的力度、震撼力其实决不亚于油画。可是这批作品,我作为美术学院的老师我觉得不满意。
但是我还是很高兴,今天看到有很多的画很不错,像丁远阁的《船台交响》,我觉得很有时代风貌,很有气势;还有曾伟的《金色的记忆》、肖伟的《秋分》系列我也觉得非常好。我觉得广东的水彩画确实是大有人才在的。
我认为,水彩画不要有细腻化工笔画的倾向,不要画得比照片还照片,比真的还更像真的——水彩画不要往这个方向走。有些作者怕自己的作品被评委忽略,所以画要么细腻化要么越画越大。我觉得该大要大,该小要小。
水彩画特别能够表现出渲染的力量,鲜艳的力量。现在水彩画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色彩理论新的进展研究比较少,最多学了一点消极写生的色彩学,缺乏强悍有力的色彩表现。但是这次的展览让我觉得色彩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强对比很少,积极结合太少,纯度对比的差异太少——这种倾向要注意。我们一定要加强水彩画学术研究,尤其是色彩的学术研究。
一开始学画水彩就要求有严格的步骤,没有计划、没有步骤就没有水彩画。学习水彩画能培养一个画者有很准确、有胆量的写生和研究的程序,所以程序性、计划性的训练、步骤感的加强,通过水彩基本功的训练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凡是水彩画画得好的人,他以后画油画也好,搞其他画种也好,步骤观点、程序概念都会非常强。
黄铁山(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我觉得李老师的意见很好。他在美学、哲学、美术领域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我非常佩服。他就水彩画谈的观点我也有同感。我上次见到中国美术学院的许江院长,他说他觉得中国美术学院从一年级到十年级,不管你学是什么的,基础都一定要画水彩。为什么呢?他说只有画水彩,你才会画整个的画面。如果大家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地去画,很难眼观全局,而水彩是整个地画,只有整个画,你的眼界才能关注到全部画面。他的这个关于水彩的观念我觉得很有意思。
就展览的问题,我在开幕式上简单地说了几句,这里我再补充几点。我觉得广东的水彩画应该说是我们全国水彩画的一个大省和强省。罗宗海说不是强省,是一个大省,我觉得很谦虚,因为我觉得广东的水彩有非常的优势:第一,广东水彩画的渊源是深厚的,这点广东省比上海有优势。中国水彩画走向世界,广东的渊源比上海更深厚。而且每一个画种站立起来一定要有一些大师支撑着,应该说广东最有成就的大师比上海要更强、更高,哪怕李铁夫的作品很少,但是凭他的写生完全能够称为中国水彩画的经典之作,是真正代表中国水彩的作品。有这样的大师,对广东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
广东有很多优秀的老一辈水彩画家,其中包括司徒乔等等一大批老一辈的画家都很有成就,在全国是站立起来的,这个是外省不具备的条件。广东的水彩画家群是很广的,广美是全国办水彩专业最早的,学生非常多,很了不得。作为一个强省的条件,要看你的创作的量和质在全国的位置地位,这点广东很突出。从几届水彩画展看,广东基本上占有10%的份额,占这么大的比例其他省是没有的。所以我觉得广东作为一个水彩画的大省、强省是毫无疑问的。
我也赞成罗先生讲的第三句话:广东的水彩艺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有希望的。这个展览整体水平是不错的,有很多好的作品,也有很多弱一点的、差距比较大的作品。有几种作品引起我们重视:第一种就是基本功不太行、不太会画的人找了一张照片来画,这样的作品有一些,画的手段不太过关;第二种作品就是模仿性的作品,展览里有不少,一看就知道这幅画是受谁谁影响的,带有很多模仿的痕迹;第三种作品是把水彩的某些元素比如水、彩或者什么,把某一个元素强化利用,营造一些效果来讨好观众,偏重于水彩表面效果的追求而没有内在的东西,像这样的作品也不少。这几类作品一多,就影响了整个展览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要重视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来提高我们广东的水彩画。
我觉得这个画要表现什么,要有一定的思想含量,有一定的社会指向,有自己的想法。如何使我们中国的水彩画伫立于世界水彩画之林?很值得我们思考。我希望中国水彩画家更多地立足于世界的水彩画来考虑一下中国的水彩画应该怎么发展?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应当继承前辈的什么?
国外的水彩画状况基本上是业余的多,专业从事水彩画创作和研究的人很少,即使有以水彩画为主业的,但也只是用这个作为手段来赚钱谋生。不像我们,有工资拿,可以一心一意画水彩画。所以说我们中国的水彩画家条件是最好的、是最幸福的,最衣食无忧的。我们水彩画家有这样的条件,要好好想一想怎么把中国的水彩画搞上去?我觉得有一条是立足于中国。比如说李铁夫先生留给我们的把中国的写真和水彩结合起来,但是我们水彩画和写真结合了多少?我们发挥得怎么样?再一个,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在我们的水彩画里体现了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中国的艺术从自发自然开始,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到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艺术实际上有很多自己独到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的水彩艺术里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得如何?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最近我在美国看了美国印象派的画展,一直都说印象派是受日本的影响,我看其实是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艺术也是受中国的影响。如果把日本的艺术看作楷模的话,那实际上真正的楷模是我们中国的艺术。现在展览中老一套的水彩画很多,真正有创意、有作者个性特色的比较少。我们如何立足于中国的生活,立足于中国的艺术根基,确立我们水彩画自己的特色,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以前水彩画没有地位,现在水彩画独立了,站起来了,再也不是其他画种的其中之一了,我们就要考虑如何真正提高,如何使我们的水彩画真正能够伫立于世界水彩画之林。水彩画家一定要努力,水彩画家不要立足于小地方,要立足于中国的大范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继续向前进一步,在世界上真正能够站立起来。谢谢大家!
李正天:我刚才还漏了一点,现在为什么水彩画作为基础被否定了?因为很多人都说水彩画太难画了、不能改。他不知道正是由于很难画不能改才更能培养一个学生。从一开始画水彩画就要求有胆量魄力、有计划步骤、要准确。中国有书写的传统,用水调墨、调彩,这种书写的传统非常宝贵,水彩画的书写性、渲染的力量是要继承的。
黄堃源(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刚才李正天老师说的水彩画是基础的问题,我不是很赞同。为什么呢?因为水彩画不是基础,是独立的,水彩画本身就是大画种。水彩画是难度比较高的画种,需要先学水粉或者什么再画水彩。为什么我们广东的水彩画比较好呢?因为有水粉画为基础、有油画为基础。所以我觉得李老师分析问题是对,但结论是错的。
我画了50年水彩画,觉得水彩是最难画的,我宁愿画别的两三幅画,也不愿意画一幅水彩画。原先我们水彩画的老区是广州、汕头、深圳,现在中山、顺德、珠海的水彩画也都上来了。所以我要感谢大家这么积极努力地画好水彩画,还要感谢广州美术学院每年都培养了一大批画水彩的人才出来。
黄增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这里都是老师辈,都是良师益友。我对黄堃源的说法有同感。为什么?如果以水彩画为基础,我觉得永远都画不好画。我不是什么官,我是水彩画系的主任,我最有这个发言权。水彩画不能作为基础。我的学生一进来,就跟设计学院没有关系,跟龙虎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代表着广美造型最强的一群,作为画家、作为艺术家,他们是底气最足的。
怎么看基础?我们的学生一进来,一年级都要在基础部那里上整整一年的造型学的课。如果从色彩角度讲,我觉得色彩基础就要画油画,只有油画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到达色彩最高峰,尽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我发现水彩画很容易讨好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但我认为真正好的作品不应该讨好人,还是要回到基本的层面——素描工夫、色彩工夫,你有了这两块扎扎实实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探讨艺术风格、艺术境界、或者说文化爱好的问题。如果色彩、素描基础不好的话,任何方面的追求都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水彩画要画好的话真的要回到基本的层面——造型的基本层面,跟造型基本元素打交道,比如强弱、虚实、冷暖的关系。有一次我跟李正天老师曾讨论到色彩的调性问题。除了高调、中调、低调,你还要知道长调、短调,尤其是短调,太难了。为什么印象派的东西那么讨好人?就是因为其艺术表现的境界太大众化,它跟中、灰调打交道,跟高、低调打交道的,太常态了。我们的展览里头大部分是画常态色彩的,就是把阳光感画出来,把氛围也画出来。
一个水彩画家,如果只跟水打交道,忽略了基本的元素,或者造型意识弱了,那就很吃亏。我坚持这种观点:最好用模糊画法,不要觉得水彩画一定要怎么画,该画什么,而是应该想到水彩画怎么才能画更好一些,有必要回到基础造型元素意识,把这个打扎实。重要的是造型的意识,你想构建的是什么东西。
陈坚(中国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任何一个稍微大型的展览或者研讨会,黄老师不论多忙都会从长沙赶去参加,70多岁的人了,很让人钦佩的,他是想让水彩有更好的发展呀。我觉得这是水彩画学术研讨会,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研讨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讨论什么是基础上面,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
我刚才匆匆地看了一下展览。我觉得广美为广东水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造型能力和水彩技术上解决了一般性的问题,但缺乏的是创新观念,明明是30岁的人,画的却是60岁画的画,缺少想法。很多时候是你看到某个题材拍了一张照片觉得很像一幅画的,于是就用水彩的方式画出来了,但其实你根本没有研究和了解,这样的画怎么可能让人看了会感动?这个展览就有不少作品是这样画出来的。
我是把水彩当成一种信仰的。我每画一幅画都要研究一个问题,像科学家作学问一样,研究一个地域的文化,包括人的生活,社会存在的状况,包括他们的各个方面,我对他了解了,把人的内在的东西画出来,而不是把人画像。像王肇民先生的水彩画,他不是画得像,他是有品味,落笔不俗气,看似一般的静物但是画出来不一般。我觉得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要再讨论水彩艺术。
广东的水彩画有传统有历史,是很有影响的大省。广东有过辉煌,拿过好多次金奖。但为什么越画越弱,不能引起别人的兴奋?我觉得可能是大家对水彩开始有点怀疑——怀疑这个画种行不行?画中国画等或许能赚钱,画水彩就不一定。因为画卖不出去,要解决基本问题,因而就对这个画种产生了怀疑。总有学生问我:老师,我喜欢画水彩,但是前途无望,哪个地方都不要水彩画家,你告诉我靠水彩画我怎么吃饭?
所以还是要从水彩找原因。把品位和修养提升,哪怕你画一个小的东西,把品味画出来,这说明你对水彩有另外的认识,不一定要图大。找一个好的景色画,这谁都可以做。也不能单纯为了展览画,有些人获了大奖就不敢画了。更不要拿油画和水彩画相比评好坏。我觉得我们坚持一下水彩画还是有希望的,水彩画种本身就没有问题,水彩其实不难画,但是要解决点线面问题、造型问题,要把握用水彩语言来表达,这点很重要。我希望以后看到的作品不是样式画,包括大师们,一定要给自己信心,要有信仰、有责任感,增加自己的修养,多考虑绘画艺术,将来你的画就一定能彰显个人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画。
我们的造型确实缺少点什么。我们都是老师辈,参加过无数次的画展。你的色彩达到什么程度,要以画来论,要长时间埋在艺术里面思考问题。这次我去乌鲁木齐画写生,画的时候,气温高达40度,很多人都是拍了很多的照片拿回家再画。我画回来之后看了非常的感动。你画完写生之后再去找感觉,可能心情、看法、想法就不一样了。水彩风景的创作,还是要回到传统。水彩其实特简单,先素描、然后再填颜色。所以在艺术观念上,年轻人一定要培养这些,多下工夫,我觉得这才是咱们水彩画最基本的地方。
龙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刚才陈老师说了很多,我们这种研讨会应该是重点放在创造性的探讨上。但是我是搞教学的,在水彩这块,我更愿意根据我实践的情况来探讨,我觉得我们研讨会的目标和观点应该放在创作上,这可能更实际一点。
我们创作背后的支撑是学生的基础。别的系的学生像油画系,整个基础的能力、造型的能力、包括素描和色彩能力肯定是强过我们水彩专业的,因为我们入学的指标和基础是不同的。水彩专业的学生,特别是近十几年,也就是在1995年之后,我们学水彩的学生整个基础的能力应该说呈倒退的现象。我所说的基础是指写生的能力。每一次的人体课堂作业,我们想留一两张好的作业都找不出来,我们给学生的示范作业基本上是1995年之前的学生的留校作业。水彩的能力跟素描有更加直接的关系,油画跟素描结合的能力还没有素描跟水彩结合密切,也就是说水彩画得好跟素描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有一张好的照片就相当于完成了他作品的80%的分量,他取得的成绩跟他相机搜集到的素材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现象在水彩界比较普遍。我们很多的学生在搞创作的时候,包括毕业创作,基本上是搜集一批相片出来,然后被动地依赖相片来创作,没有想法和主动性。陈老师说了,创作到了一定的层面之后是一个观念和思想,其实它跟你背后的东西是有联系的。比如说我们有一张好照片,我们带有主动性地好好地利用照片,有能力和没有能力,画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李华(获奖作者):我是作为广东军区的画家来参加全省水彩画展的。可能部队里面参加的人不多,在这次展览中入选和获奖的我是唯一的。这次能获学术奖,我很高兴、很激动。
我谈谈我的作品。我当兵20多年,军人有很好的题材,军人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别人难以得到的素材。我画的军人就是一个军人,别人画的是画面上的军人。我是通过水彩的技法、水彩的颜料和老前辈的方法,来反映出军人的精气神。我的作品选取的不是一个静物、一个简单的风景,我试图反映的是一代军人、一段历史,有一个精气神在里面。我认为在和平年代我们军人的精气神还在,如果仔细看,军人的眼神和动作里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当今社会缺少的精神。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画的。我认为不仅油画可以画一个很大的场面,水彩也可以画一个很大的场面,也可以反映一段历史,反映一种精神,反映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对我们军人的题材别人很少去表达,我的画反映出了军人特有的东西。
陆铎生(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我们在评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作品很明显的是对着照片画出来的。我看这个现象不单是水彩画界,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我们美术界存在着,大家都比较依赖照片。本来照片是现代社会中搜集素材、搜集题材、表现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我们现在科学发达了,这个是允许的。但是现在我们对照片依赖的程度是越来越严重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画画的人,特别是画画的年轻人,不要越走越远,越走越深。有一回我去看一个综合展览,有油画、中国画,有水彩画。当时我看到有一幅油画画面很震撼,作品算是不错的,只是技巧差一点,我说他能画出金奖的作品,但是画不出金奖的技巧,因为画面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好像是把照片放大了,我说差就差在这里。现在画画选取题材和素材时,首先挑选某一个场合的照片,不需要去体验生活,不像以前画画之前先出去跑一两个月,慢慢地体验生活。现在就照相机拍几十张照片,然后挑平常很难感动到你的拍得很好的照片来画,把照片放大画出来就很震撼了。根据照片画油画很容易,水彩也可以,但中国画不行,画中国画的话要先把照片消化,变成技巧。现在很多水彩画很明显地看出来他的取材是一张照片,一张很好的生活照,然后慢慢地磨出来。我不是一概地否定那些用照片取材的,但是我希望作者不要用水彩颜料去磨出一张照片来,而是要画出来,把照片消化后用自己的水彩技巧和语言画出来。我主张年轻人多写生,写生能锻炼你的水彩本体语言,这样,当你有好素材时,才能借助你的技巧、你的语言创作出好的作品。
叶献民(中国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广州画院副院长):水彩画到现在能成为我们绘画里面的大画种已经很不简单了。关于水彩画是不是基础、水彩的技巧、还有画照片问题,刚才听了很多,我认为每个画家都应该去思考、反省,我觉得我们不要沉醉在照片里面单纯表现照片,陈坚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对绘画语言的运用、对思想的表达。我觉得你可以画照片,但完完全全像照片是不行的。现在科技发达了、工具先进了,我们不反对用照片摄取令自己激动的场面,这可以说是画家的第一次创作冲动。问题是,如何把拿回来的资料重新归纳思考后再表现成为作品呢?这种第二次创作冲动同样是很难的。有很多作品是第一次创作冲动时产生的,当第一次创作冲动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技巧、没达到应有的程度时,这个时候就应当允许人家有第二次创作冲动。
罗宗海老师说现在很多画家在写生方面太欠缺了,很多画家几乎不再画速写,这是现代人要补的课。速写能力的好与坏决定了你画面的构成和造型能力,速写、写生能捕捉到照片达不到的效果。
作为本次展览的组织者之一,我觉得办一次展览确实很难。从筹划资金,到组织作者送件、评选、展览展出,全体艺委会成员付出了很多。我们这次展览能够得到全国权威的水彩画艺委会主任和秘书长亲临指导,省美协领导的支持及关怀,让我们再次感谢他们!
李正天:刚刚我们讨论的水彩画基础问题,我觉得有一点不矛盾:我强调打基础要把水彩基础打好,对色彩的各个方面是有好处的,并不否定水彩画是一个非常迷人的高尚的艺术。我画了一辈子油画,我们画画的人都知道水彩画是难度最高的画种,假如同样的东西,我画的是油画,如果你用水彩画能画出同样的效果我就佩服你。对水彩画我是很佩服的,这一点都不矛盾。这里面包含有艺术家的技艺,艺术家才华的鲜明展示。我们要重视水彩画的技术本身的魅力,不要片面地强调水彩的细腻性,而把水彩画的独到优势去掉了。
黄铁山:关于油画和水彩画的关系问题,我觉得艺术上的东西是千差万别的,不好绝对地说孰好孰劣。艺术上的东西不好说,各种情况都存在,艺术上经常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
再讲一下照片的问题。现在有现代化的工具来借用为什么不用?马克思也说了,有了照相机之后他学会了用另外一个眼睛来看世界。画照片我觉得是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说的。甚至有些外国画家出画册时,把同一张照片跟画放在一起,我看了画册之后觉得画比照片更精彩。有了这个工具,用这个工具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把自己变成照相机的工具。就是说你自己在生活当中有感受,你是有感觉的把素材拍下来,然后再把有感受的照片画出来,加上基本功好的话就能把画画得更好,这是用绘画来弥补照片的缺陷,这样出来的效果就会比照片好。这与一开始就想利用照片来弥补自己没有绘画功底的缺陷,其情况是不一样的。
罗宗海:谈到画照片的问题,我觉得参考照片无可厚非,但是沦为照片的奴隶就不好了。被照片限制住,想模仿照片达到效果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数码相机好得很,要多精细就有多精细,但无论如何都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画家应该通过深入生活,再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感获得一种意念和感觉来创作,你的照片就起到了作用。
关于这次展览,我在前言里面也讲了,也肯定了大家的创作热情。细看一下我们广东的作品,相当一部分作者沉不住气,拿不出最能代表自己的价值和艺术性的作品。但丁远阁的那幅画让我很感动,我觉得是花了很大的工夫的,他肯定也有参考照片。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几次想去拍,都没有拍成,但丁远阁拍到了,而且表现得很好的,这就是不断创作的艺术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反映的场面是那么的激动人心,这是照片不可能拍出的味道。我们搞水彩创作,以前讲小桥流水的小品趣味,好像水彩画就应当定格在这样的水平上,实际上不是这样。水彩画也可以表现大题材,只要选择得好,多深入生活,就会有好效果。我们的年轻艺术家们要经常思考我们创作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到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应当多思考。
刚才有同志说水彩画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艺术创作,我很赞成这一点。我觉得要承受得起这个寂寞。当然为了经济、为了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应付一些社会需要,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艺术要把自己立起来,更好地提炼这样一种创作,以艰苦、顽强的毅力来克服各种困难,我想水彩画的局面一定会更好。我们不可能一步登天,时代在前进,你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付出劳动和心血。
刚才几位老师说到技法上的问题,还有照片处理的问题,我觉得都很重要,都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水可以当做色彩来画,水彩没有水不行,一笔淡的,一笔浓的,一笔冷的,一笔暖的,如果加一点水上去就有了流动感,感觉就不一样了。
李小澄(广东省第五届水彩画展评委):我对水彩的理解首先是理性、有步骤,另外有感性,有水的流动,是一个感性和理性高度结合的创作,不能偏重理性或者感性,要完美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油画很有理性,色彩、素描有自己的一套,水彩是两者中间,就像现在的中西文化结合。水当色画可以作为一个题目来讲,这也是我的一个体验。水可以作为色彩来画,水彩的饱和度,油画深跟浅都是白粉来调,但是水彩可以用水来调,会产生灵动,所以可以把水当色来画。我准备用这个题目来写一篇文章。
黄志强(获奖作者):这次我的作品《五线谱》拿了奖。我表现的题材,我的构思就是把水彩和构成结合,这是我当初想表现的方向。因为我发现现在国外很多画家,他本身表现一种画的方向的时候,很多都是在他们的画里面结合现代构成的因素,我觉得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的这件作品就是从有关现代构成的点线面的方法去构思的。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常常思考:水彩的表现到底是注重一种形式还是注重一种材料的表现?抑或是注重水彩本身的性质去表现?这一点我有很多的疑惑,希望能与在座的老师和前辈、还有在座的很多在水彩方面很有研究的同行们去沟通探讨。
罗宗海:我把话筒交给这次画展的赞助者宫本旭。他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美术评论家。以他的眼光来看广东的水彩,不知道是怎样的?
宫本旭(宣和盛世广东文化有限公司总裁、美术评论家、收藏家):我实在是外行,只能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我在国外的时间比较长,看的东西也比较多。主流画廊里面水彩画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在全世界水彩画种有这么高地位的是在中国,这点我深有感受。我看百年水彩展画册的时候,很感慨。我觉得我们水彩画地位是加速地在提高。
水彩画在中国有特殊性。体现在哪里呢?在非中国文化圈之外,水彩画所面对的只有油画。但在中国,还会碰到中国水墨画的问题。因为中国水墨画形成了一个独立审美的体系,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具哲理性的文化系统。因为有水墨画参照系的存在,中国画所培养的审美趣味基础强大,人们习惯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标准来评价水彩画。但我觉得这第一不公平,第二这完全是两个性质的因素。
我常想一个问题:当代水彩画定位的问题,包括未来市场化的定位问题。我们的中国当代水彩可否不同中国水墨画斗线,不同油画斗艳?但是反过来我们水彩画可以同油画斗水,跟水墨画斗彩。同一种颜色是有色阶的,很丰富,如何处理变化,在色彩方面水彩画比得过中国画。如果中国画要克服这个弱点,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了,这也是中国画很头痛的问题。中国的水墨画和油画现在面临一个困境:很难变。但是水彩画具有未来性。我们当代水彩画没有那么多的历史负担,没有负担才可以轻装上阵,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其实油画发展一千多年来有其内在的哲学在里面,是文化问题。我们百年水彩也具有文化层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的是哲学层面上的提升,内在的提升。我们不仅要研究单纯的技术手段问题,还要从内在的文化层面,包括从哲学方面丰富发展它们,这才能使我们的水彩画进一步提高。
我觉得不要谈大小画种的话题,画种无大小。不管是什么画种,水彩画也好,油画、水墨画也好,我们要体现自有的画种的特色,用自有的特色手段来完成自己符号的创建,这一点才是最好的定位。要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化,有自己鲜明的符号。虽然个性化很难,但假如解决了这个难,市场化问题就好解决了。
罗宗海:宫本旭先生有一颗艺术的心,写了很多书。他对艺术很有见地,他刚才谈到水彩的战略目标等问题对我们很有启迪。让我们再一次对黄铁山同志、陈坚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我们今天的研讨会还有幸得到省文联专业理论机构——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的积极参与,而且给我们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性支持,谢谢!谢谢大家!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